青聪泉的博客

——用爱和智慧开启孤独的心灵,让生命更多彩

如何进行家庭口肌训练——龚莉萍老师

在我五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小到二三岁,大到十几岁,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语言方面发育得比较迟缓,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存在着口部肌肉控制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前后经过2次的OPT口肌治疗课程培训,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如何进行家庭口肌训练也在摸索中有所收获。在对孩子进行口肌训练之前,我会先对其进行口肌评估,同时观察孩子在日常饮食中是否存在问题。

 

常见的孩子流口水现象,我们先要分析造成孩子流口水的原因是以下哪一种:1、身体的姿势,不稳定的姿势(如头部容易向前倾)会造成流涎;2、嘴唇不能有效闭合,这其中可能有身体的健康原因(敏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肿大、吞咽障碍),也可能是下颚骨无力或力弱,或者是面颊肌肉无力,使得合唇力弱;3、感知出现异常,感觉不到口腔里有口水,或者感觉到了就吐出来;4、没有后缩舌头的能力,或者能力太弱。在找到其原因后再对症下药,才能看到成效。

 

有的孩子在吃东西时会把食物整个放进嘴里再咀嚼,是在口腔感知觉方面比较迟钝。口部肌肉敏感度较低,会在吞咽后口腔内剩余大量食物、未能感觉有食物黏在脸上及嘴唇周围、未能感觉有口水集聚于口腔内或流出嘴外、咀嚼的时间较长。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来增强感知觉:

 

1、增强面部的干湿感觉(用干及湿的毛巾交替抹儿童的面部);

2、 增强面部的冷热感觉(用冰袋及暖蛋交替按儿童面部的不同位置);

3、抹、扫、擦或震荡儿童唇部附近或口腔内的肌肉(用手指、海绵棒、手指刷、牙胶棒、震荡器等在口腔的不同位置,进行口腔按摩);

4、尝试将不同温度、味道、质地的食物放在儿童口腔内的不同位置(如用海绵棒在儿童口腔的不同位置涂上不同味道的果酱或果汁)。

先将口腔感知觉正常化,同时多做鼓励下颚骨上下咬合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杯子和吸管鼓励合唇和舌头后缩,使用勺子喂食鼓励唇部合上和伸出,吹气笛层次治疗也可以减少/消除流涎。

 

练习下颚骨咬合的活动,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练习咀嚼固体食物。患有口部肌肉障碍的孩子经常也会较喜欢软的食物,对于下颚骨肌肉组织较弱的孩子,固体食物咀嚼是非常重要的。留意孩子的口味偏好,逐渐增加食物的质感是口部肌肉治疗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用条状食物进行咬食练习。如饼干条,蔬菜水果切成条状,家长手持食物末端,将食物的另一末端放在孩子最后一颗大臼齿上,教导他咬下,当孩子咬下一次后,再将食物一点点推进去,鼓励孩子一小口一小口的连续咬食,以训练下颚骨的上下咬合。还可以用食物方块做放置练习:将蔬菜、水果、肉类、食物切成小方块,将它放在孩子最后一颗大臼齿上,教导孩子咀嚼,以训练下颚骨的上下咬合。

 

使用勺子喂食时,正确的坐姿配合口腔内正确的勺子放置技巧能达到以下的目标:合唇、舌头后缩、下颚骨分级调控。勺子喂食的技巧有:侧置、前置、勺子啜饮。

 

在使用杯子进饮时选择正确的杯子是十分重要的。当孩子要学习一个新的肌肉活动时,浓稠的饮料会更易于控制。当技巧逐渐成熟时,便可以将饮料调稀。杯子进饮的训练可以帮助合唇、舌头后缩、舌尖提升/下压、下颚骨分级调控。

 

练习孩子的唇部力量可以使用压舌板,将压舌板放在儿童的双唇之间,维持25秒,连续做3次。双唇必须维持扁平,下颚骨稳定,不可向前伸出或向两边滑动。在压舌板两端各加一枚1角的硬币,紧合双唇维持25秒,连续做3次。逐渐将硬币加至2、3、4枚。

 

生活中还可以做饼干碎练习:家长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已压碎的饼干碎置于掌心,然后将饼干碎压于孩子的嘴巴上面,孩子需要活动唇部才能吃到喜欢的饼干。慢慢增加饼干碎的质感,以促进唇部的感知觉和唇部活动。

 

家庭训练时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吹气活动:吹纸巾、吹小纸团/小绒球、吹泡泡、吸管吹画、吹纸船/乒乓球/纸青蛙、吹蜡烛。

 

吸管活动:吸粘稠度较低的饮品(水、糖水、果汁、牛奶);吸粘稠度较高的饮品(酸奶);吸半固体的食物(布丁、豆腐花)。注意不要让孩子咬着吸管来练习。

 

对口腔敏感度过高,可通过口部肌肉感知活动来调节口部肌肉感觉度。对于触觉防御和极度高敏的孩子,需要由外而内地进行,如果不肯定便要由最少的刺激开始。可以使用不同质感的感知豆袋(从幼滑到粗糙),先让孩子把玩,做抛接游戏;然后从腿开始从下而上的肢体触碰,(从膝盖、手部、肩膀、面颊、再到唇部)。当孩子接受了面部和嘴唇上被触碰之后才开始海绵棒、口部按摩或牙胶的训练。(口腔的按摩从唇部开始、再到内面颊、上下牙龈、舌面、舌边、上颚)。

 

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儿童逐渐接受不同质地和体积的食物。对于口腔敏感的孩子,在做海绵棒按摩时可以蘸些淡盐水,盐水可以帮助脱敏。

 

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贵在坚持,有的孩子在初见成效后就中断了练习,其所学会的技能不能得到巩固,还是会退回到之前的状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们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出发,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其快乐、主动地学习成长。


添加日期: 2016/8/10   浏览量: 7781   来源: 默认     转播QQ微博

昵   称:
内   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