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即将结束的五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学习着怎样做他们的老师,在不断的观察中体会他们每一个的独特,理解他们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这是一些很自我中心的小老师,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刻板又固执,重复着怪异的行为。正如天宝所说,标签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本质,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仅仅根据诊断标签来决定什么样的训练计划。因基于儿童个体的长处和短处,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等特点做出选择。
听莫老师上阳阳和顺顺的个训课,更验证了这一点。阳阳上课时注意力会不集中,眼睛望着窗外,这时叫他的名字让他看老师,当他有目光注视时,注意力才是集中的,才能进行训练课程。现在上课打招呼时叫他的名字会答“唉”了,还会靠在老师身上发发嗲,和他玩会咯咯笑得很开心,对人的感觉越来越好了。阳阳对玩具没什么兴趣,在玩会发声的维尼小火车时,对拉绳的兴趣远超过小火车。好在食物可以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在继“1”、“2”、“阿姨”之后,酸枣“糕”、“西瓜”、“奥利奥”也逐渐出现在阳阳的词汇中。学习发音的时候,阳阳总是很积极的,站起来认真观察着老师的口型,努力的模仿,即使发不出的音也会竭力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语速,并且常为发不好音而着急。这时,莫老师会让阳阳别着急,等情绪稳定下来,发一些已学会的音来找回自信。虽然训练计划的进展较慢,但阳阳仍在一点点前进。
和顺顺一起上课很生动有趣,用边玩边学的方式更适合他,而且通常都有很好的互动。顺顺会用眼神、面部表情与动作相结合,有时会说出单字词来表达需要。例如,顺顺对画画很感兴趣,尤其爱画表情,想要画哭脸时就会做哭的表情,假装用手抹眼泪。顺顺的词汇现在越来越多了,会说“奶奶”、电“脑”、汉“堡”、“草莓”、“葡萄”、“香蕉”、“干杯”等等,而且明白词义并会应用。课上要做模仿或游戏的时候,顺顺总会都手指指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做,而且明白轮流的游戏规则,按照次序一个个玩,别人玩的时候也会等待,下面轮到谁了还会提醒对方。顺顺的社会性发展的很好,会主动和人沟通,还可以体会对方的情感。
听过安安的课感觉又大不一样,安安的性格过于安静,缺乏主动语言,不过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发展的不错。但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停止不前,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请求帮助。做社交游戏的时候,当听到指令要将玩具给对方或要回来,安安往往是没有语言的直接塞给对方或抢过来,不懂如何与人交流,也没有目光的对视,通常需要老师的提醒。现在对两步指令“先做××,再做××”完成的很好。绘本阅读时也可以听完故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答不出的问题能从仿说问句到在老师的提醒下请求帮助并自己能转述问题了,已有可喜的进步。安安非常喜欢唱歌,听到歌声总会主动地一起唱,音乐可以让他轻松活跃起来,因此作为正式上课前的热身活动很不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个体化的适当干预和训练才帮助孩子能够发展更多能力,学习去适应周围的世界。
行为问题也是孤独症的主要特征,所有行为的产生都有原因。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变化都会让他们感觉恐慌,导致脾气大发作。于是他们便会在混乱的感觉超负荷和感觉混乱碎片中找到一些有规律的事情来做。他们的感觉是单通道的,一个时间只能关注一种感觉,如果同时需要进行两个动作,信息就不可能都接收进来。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最可能被忽略的是感觉问题,噪声让很多孤独症谱系孩子感觉痛苦。这样在其他小朋友哭闹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出现打人的现象也就可以清楚原因了。
如果感觉问题确定不是行为问题的起因,那么,也有可能是孩子在测试大人的底线。坚持固定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很重要。家和学校规范要保持一致性。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有敏锐的直觉,知道用多大的力来“推”孩子才能有进步,并能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对孩子敏锐的观察,对孩子内心反应和外在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的关注。老师必须一直温柔地坚持和尝试。不同孩子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特别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都非常独特。对一种类型的孩子,可能大喊大叫更起作用;而对另一种孩子,老师必须轻声细语。
行为问题通常很难解决,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一种交流,必须学习成为一个好的观察者,来摸索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一位通常安静的孤独症突然变得暴躁,首先考虑他是否得了病。感觉超负荷是导致行为爆发的非常常见的原因。如果完全排除疾病和感觉问题,剩下的大哭大闹就是纯行为问题了。主要根源是因为无法交流导致的烦躁,需要被关注,逃避不想做的任务。解读行为背后对应的动机非常重要,找到动机解决方法就显而易见了。但如果找不准根源,哪怕我们消除了一种不良行为,由于内在的需求依然存在,新的不良行为又会发展出来。如果孩子需要关注,他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可以通过忽略手法有效消除,同时要教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孩子需要帮助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也会导致烦躁行为,如果还用忽略手法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解决这类因无法交流而导致的行为问题,可以发展多种教学手段,教给他们合适的互动方法来表达需要或者说“不”。如果没有和孩子建立起交流渠道,那么,他们唯一能够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行为。结构化的生活带来平静,而突变带来焦虑,他们非常需要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感和减少刻板行为。进行大量体育锻炼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不良行为需要纪律来约束,但如果孩子的行为来源于感觉超负荷或脾气失控,则不能惩罚他们,这是由孤独症特征引起的。
我们如果能走进孤独症的内心世界,就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判定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开发潜能。
龚莉萍